北理故事

“中国第一枚火箭”诞生记

 

“东方-1号”探空火箭发射场
 

    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并成功发射的探空火箭是1958年9月8日由北京工业学院(现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研制发射的二级固体探空火箭“东方-1号”。

  1958年9月8日,北京工业学院(现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师生在河北宣化共发射两枚火箭,均为固体二级火箭。这次发射成功,不仅宣告了中国“第一箭”的诞生,也拉开了中国走向空间时代的序曲。

  一、中国“第一箭”的发射情况

  1958年9月初,河北省宣化靶场不分昼夜灯火通明,北京工业学院的师生们正在紧张地进行“东方系列”火箭发射准备工作。1958年9月8日,代号为“东方-1号”的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垂直耸立在发射场,下午两点,一切准备就绪。随着操作员按下电钮,第一级火箭立即点火、起飞,伴随着巨响,火箭拖着数米长的火舌,带着红亮的尾光,如同东方巨龙腾飞而起直冲云霄,消失在天幕里。几分钟后,在靶场远处传来第二级火箭落地的“轰隆”声,整个发射过程表明:火箭系统飞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这一次成功的发射向中国大地宣告,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火箭——二级固体探空火箭“东方-1号” 发射成功。



“东方-1”号探空火箭发射瞬间
 

  当天下午4时,科研人员又发射了第二枚二级火箭,再次告捷。这两枚二级探空火箭由北京工业学院(现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的师生发射成功,从而拉开了中国走向空间时代的序曲。

  1958年,在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和“12年国家科研发展规划”的鼓舞下,北京工业学院的师生们决心攀登新技术高峰。他们首先计划研制一种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能把25千克的有效载荷送上100千米的高空,用于气象或高空探测。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在尖端武器研制上为国家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导弹专业,丰富师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掌握导弹设计的基本知识。依托北京工业学院火炮专业、炮弹专业(涉及内、外弹道、飞行理论)和火药专业(涉及固体推进剂理论)的专业优势,有固体火箭燃料试制成功的基础,以魏思文为代表的校领导带领师生们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火箭研制的科研会战之中。“东方系列”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作为一个重大的导弹项目,研制代号为“505”,因此又称“505探空火箭”。


北京工业学院师生做火箭发射准备工作
 


  二、目前关于“中国第一箭”的几种说法

  当前社会舆论及媒体就“中国第一箭”存在着不同声响,主要是上海机电设计院(原航天五院508所的前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北京航空学院)和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原北京工业学院)关于 “中国第一箭”的争论和报道。

  1.上海机电设计院

  上海机电研究院的探空火箭是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南汇县芦潮港成功发射的。这是由上海机床厂、四方锅炉厂、上海柴油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和五七O三厂共同试制的“T—7M”小型探空火箭。同年9月13日在安徽,上海机电设计院又将一枚推力约三万牛顿,采用常规推进剂,飞行高度在一百公里以内的“T-7”型探空火箭(未带助推器)发射升空,并将箭头回收。《光明日报》曾载文报道上海机电设计院在上海滩发射了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并在发射场建立了“中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发射成功纪念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10月12日公布,浦东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于同日在火箭纪念碑旁建立文物保护碑,碑文写道“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设计制造试验探空火箭T-7M发射场遗址”,列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走进钱学森》(287-289页)和《钱学森》两本传记书籍中也将上海机电设计院研制的“T-7M”探空火箭称作“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中央电视台有关航天电视纪录片也称上海机电设计院研制了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探空火箭是1959年9月22日于吉林白城发射的。“北京二号”探空火箭。该火箭第一级为活性级,第二级为模拟级,直到9月24日,全活性固体型火箭发射试验才获得成功。10月3日,液体型发射试验也取得成功。

  《文汇报》于1994年3月7日在“过去的秘密”栏目下登载了未署名文章:《 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枚高空探测火箭》;《北京晚报》于1996年2月22日、27日和29日分三次连载记者冯瑞撰写的《中国第一箭》文章,报道“北京二号”探空火箭研制过程;《北京青年报》于1998年6月19日刊登书名郑彦良文章《上海滩竖起纪念碑 北航人“持箭”轮长短:谁是中国第一箭》称“北京二号”是中国第一箭,且文章提及了北航与北京工业学院的协作;《航空知识》杂志于1993年载文介绍“北京二号”火箭研制经过,称其为中国第一枚航空火箭;北航校园内于1998年9月22日建立了“北京二号”纪念碑,碑文称“北京二号”不仅为国内第一,而且是亚洲第一。

  3、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

  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原北京工业学院)于1958年9月8日下午成功发射两枚二级固体探空火箭,编号为“东方-1号”。这两枚火箭,重61千克,有效载荷13千克(内装测高、电子仪器等),平均推力1.7吨,发动机内分别装双基药和复合火药,两种固体燃料,其中复合火药是北京工业学院自行研制的。此次二级火箭发射成功是中国首创,用复合火药试飞,也属国内首创。



“东方-1号”探空火箭正在进行上架安装
 

  (1)在研究中国导弹历史的权威性著作《中国探空火箭40年》(1958-1997)中的记载

  “探空火箭是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起步项目之一。……在中国,最先开始探空火箭研究的是高等院校,而后又组建了探空火箭研制的单位。”书中在第一章《早期的研究火箭》中按研制和成功发射时间顺序排列作:1.1东方系列火箭(北京工业学院研制,代号DF-1,于1958年9月8日成功发射);1.2北京二号火箭(北京航空学院研制,代号BJ-2,于1958年9月22日成功发射);1.3探空五号火箭(上海机电设计院研制,代号T-7M,没有记载发射时间,而在第二章《气象火箭》中记载T-7M火箭于1960年2月19日成功发射),并分别详细记载了这些火箭的任务由来、主要负责人、火箭方案、主要技术参数、技术攻关、飞行试验等资料。三单位的火箭技术参数相近,都是两级火箭:北京工业学院研制的东方系列火箭是两级固体;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北京二号火箭是“固-液”和“固-固”两种方案;上海机电设计院研制的探空五号火箭是“固-液”方案。

  (2)关于中共北京党史书籍《昨天的开拓》的记载

  该书于建国45周年时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是记录北京市“新中国第一”的征文选集,于1994年由北京出版社分上下册出版。在1994年2月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下发“关于编辑《北京市的新中国第一》一书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关于编辑《北京市的新中国第一》概念系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北京市所创造、产生、涌现出的第一个、第一批、第一次、第一位……具有重大或一定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成就、事件、人物等。”书籍出版时将书名定作《昨天的开拓》。在《昨天的开拓》上册166-170页收入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徐令昌教授(东方-1号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撰写的《东方-1号——新中国第一枚二级高空探测火箭》文章。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档案馆现存完整“东方-1号”探空火箭设计计算和图纸资料近百卷,包括高速摄影、发射录音等珍贵档案资料。



北京工业学院师生火箭发射场合影
 

  根据上述三个单位关于“中国第一箭”的不同声音,社会上也有不同的舆论支持。但从历史资料客观分析,探空火箭在所完成任务、技术目的一致的前提下,选用何种燃料是技术途径问题,从时间上来看,“中国第一箭”当北京工业学院莫属。

  (文章相关内容由宇航学院退休教授姚德源、退休教授徐令昌提供。)

发表时间:2017-07-15 供稿: 党委宣传部 辛嘉洋(整理) (审核:$curArticle.auditInfo)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