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邓玉林教授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及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发布日期:2015-10-09 供稿:党委宣传部 辛嘉洋 摄影:党委宣传部
编辑:新闻中心 辛嘉洋 阅读次数:日前,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生命学院院长邓玉林教授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并被任命为该组织学术委员会生命科学领域副主席,成为首位担任这一职务的中国科学家。这一决定将于10月10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举行的国际宇航科学院大会上宣布。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是目前世界航天届的最高学术组织,由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在1960年8月16日发起成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宇航科学院的宗旨是鼓励以和平为目的的宇航开发,表彰在相关科技领域内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促进宇航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开展,其院士分为荣誉院士、院士及通讯院士三种。
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对当选者在涉及航天科学技术某一分支领域中取得卓著成绩的表彰与认可。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需经过院士提名、同行评议、“IAA奖励和院士委员会”评议、理事会表决、全体院士投票等环节。
邓玉林教授长期立足于空间生命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于2013年9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依据院士增选规则,在2015年6月决定增选邓玉林教授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5年10月初国际宇航科学院又任命邓玉林教授为其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在任免通知中希望邓玉林教授作为首位中国籍副主席,能够积极参与到国际宇航科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20个学术会议、45个研究小组和10个出版物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之中,为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
北理工生命学院院长邓玉林教授作为中国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于2011年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装置”,由神舟八号飞船成功搭载,这不仅是北理工生命科学实验装置首次作为载荷伴随飞船遨游太空,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微流控芯片太空应用技术领域“零”的突破,是中国首次在空间环境下开展基因扩增实验,并实现在轨检测,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微流控芯片技术应用于航天领域的国家。2012年邓玉林教授团队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将直接为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生命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2015年8月,邓玉林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与美国NanoRacks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于2016年把一项有关DNA研究的科学实验装置送上国际空间站,如该项计划能够顺利完成,这一“北理工装置”将成为登录“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中国科学实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