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革开放同行,绽放设计艺术之花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忆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设计学科初建

 

【编者按】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完成了“由单一的工科向以工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发展转变”等“五个历史性转变”。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相继成立管理系、计算机系和工业设计系,为今天的多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聚焦这一时代背景,通过讲述计算机、管理、工业设计等学科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以小见大”,展现学校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取得的不平凡成就,以激励师生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新贡献! 

  “工业设计是技术美术也属文艺工作,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有指导意义的。中央对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一定要贯彻。

  工业设计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现,所以又是科学。这方面外国的好成果应为我们所用,如工效学(ernogomics),也可扩展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美学属哲学,是文艺工作的哲学概括,上接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业设计作为技术美术,其哲学概括是技术美学,乃美学的组成部分……”

  ——摘自1990年7月14日,科学巨匠钱学森先生致时任北京工业学院(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前身)校长朱鹤孙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世界。

  在改革的时代大潮中,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坚持巩固传统优势,并实现了“由单一的工科向以工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发展转变”等“五个历史性转变”。正是在这波澜壮阔的变革中,中国高校相继开设设计专业,中国设计也在不断升级蜕变中自信前行。北理工的设计学科也从初创、发展到壮大,开启了自己的绽放之旅。 

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前,中国还没有‘工业设计’这个词。那时候我们国家的产品,‘傻大黑粗’就是它们的代名词,特别是在装备制造领域,更是缺乏工业设计。”2018年8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原会长朱焘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伴随着国门打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为之一变,国家和社会逐渐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中国的工业设计也开始起步发展。

1983年8月,原兵器工业部同意我校成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研究室和举办培训班的批复文件

  在时代大背景下,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吹动着京工校园。按照学校多学科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1983年8月,经原兵器工业部批准,我校在基础部正式成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研究室”。同年11月,工业设计系筹备组成立,吴永健任组长。作为国内探索设计类高级人才培养的最早一批拓荒者,成立之初的筹备组面对的是“无教材、无师资、无大纲、无场地”的“四无”境地。开创事业,困难总是难免的,但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的北理工人凭借着一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直面挑战,开拓前进。筹备组组织教师赴湖南大学进行调研学习,搜集资料编写课程大纲和教材,并利用原兵器工业部所拨专款在附属小学对面的空地上,建成了300㎡左右的教学用房。

  同时,筹备组决定先尝试着开办“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培训班”,为日后的正式招生打好基础。“培训班一共办了四期,半年一期,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学生,来的大多是各地企业里的精英,四期培训班的毕业成果邀请了当时的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国家体委主任验收。”筹备组成员之一王秉鉴老师回忆道。培训班成果斐然,不仅证明了创办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可行性,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生的一致认可。1987年,经过四年的筹备,工业设计系正式成立,我校也成为国内最早设置工业设计学科体系的高校之一。

  “北理工的设计学科走过了35年发展历程,回首来时路,可谓硕果累累,前途正好。设计学科和设计学院正是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的,也是学校服务国家需求办学的生动实践。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学校几代领导者的高屋建瓴,也离不开学校上下的鼎力支持,更有设计人的奋斗拼搏。”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郭宏这样谈及自己的感受。

知行合一,锻造人才

工业设计系第一届学生毕业师生合影

  1985年,工业设计专业正式招生,第一届本科生20人,标志着我校设计类高级人才培养的正式起步。起步之际,工业设计专业就十分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

《十四系(工业设计系)所开课程教学大纲》(试行)封面

  我校设计专业在开办初期,就十分注重教材编写,这对于当时还处于探索成长时期的国内设计高级人才培养的大环境来说,十分难能可贵。1986年,《十四系(工业设计系)所开课程教学大纲》(试行)正式编印。1991年,作为高等学校工业造型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组长单位,工业设计系参与编写《工业设计方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等系列工业设计专业教材,并由我校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这是中国第一套工业设计高等教育教材,在全国设计界、设计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

  除此之外,在正式招生之初,设计专业就高度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工业产品造型实验室,设有学生模型创作室、机械加工室、塑料热成型室、油泥石膏模型制作室、木模型加工室、喷漆喷绘室、电气焊室及计算机房等设施。“当时深圳那边给了我一个吊车的项目,我出了两份设计方案,然后把模型的设计任务分配给全班学生,学生们反响也很积极,我们就全班人一起讨论着,完成了吊车的设计任务。”王秉鉴老师回忆道。建系之初,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经常脱出书本,用真实的案例培养着学生的实践能力。

1986年,工业设计系学生在设计课程中

  为了加强学生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教师们积极地参加国内的高水平学术活动,扩大影响,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当时系里面十分注重教学,青年教师前3年更多的教学任务是跟着有经验的教师做助教,不管是小学期还是日常的课程。” 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杨新这样回忆。

  1985年3月,多位教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学会”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全国工业设计教育学术交流会”,参与讨论成立了“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学会”。1989年,简召全、吴永健等作为中国工业设计代表团成员,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16届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年会”。1989年,教师王秉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这些专业建设初期的开创性努力,为今后我校设计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十年后,人才培养也结出硕果。“我学会了学习,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化的教育,扩大了眼界,培养了专业素养,这些都是在大学完成的,我觉得我的大学上的还是挺波澜壮阔的,我在理工呆了八年半。”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这样回忆自己的北理工设计时光。作为工业设计系1992级本科、1998级硕士校友,刘德接受采访时说:“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所有的权威资格赛都拿到奖了,所以那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探索的时代。”

  正是得益于对人才培养的着力投入,一批如刘德一样的优秀设计学子已经成长为国内设计行业的杰出人才,并为国家和社会书写了属于北理工设计人的精彩篇章。

做中国自己的设计

  在扎实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伴随改革开放,人们对于设计的认知不断深化,迸发出对优秀设计的更多需要,乘着改革的春风,北理工从工业设计系到设计与艺术学院,不断探索耕耘,深化学科发展,广泛服务于国家社会需求,迅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1989年,教师冯明参与江苏南通包装机械厂半自动真空包装机设计

  在工业设计系成立之初,一批优秀的教师积极参与社会企业合作,直接为我国工业产品的设计优化贡献专业力量。之后,伴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工业设计系在科研合作方面更显露出较强实力,在业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设计旅行车、包装机等工业产品,到主持大型建筑、大型空间的设计,北理工设计人在不同的领域屡有斩获。

1996年,教师庄虹主持设计的人民大会堂海南厅

  1996年,教师庄虹承担了人民大会堂海南厅总体设计,这也是人民大会堂第一次委托个人设计师进行设计。沙黄色墙裙,夹杂灰色条纹的白色大理石墙面,结构柱做出的椰树状拱券,四盏摈榔树造型的落地灯,藻井内吊挂的玻璃珊瑚片,绣着大海退潮后沙滩纹样的地毯,“椰风”“海韵”“路回头”主题的浮雕……一张张明确标注出具体选材、施工方案等细节的手绘设计图,不仅体现了现代时尚的设计理念,还切合了海南省当时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想法。很快,这份投标书脱颖而出,不多久,庄虹被通知前往海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签约。“因为要在两会前验收、试运行和安检,所以给我的工期只有两个月。除了按照原计划推进工程建设外,我在现场得知人民大会堂吊顶要求10年内不许有裂纹,而由于温差较大,原有的块状拼接模式无法避免这一问题,于是我想出了加线条、图案设计的方法进行规避。这件事情解决完,我心里的大石头也算落地了一半。”庄虹回忆说。

教师谢勇主持设计的国庆60周年“团结奋进”游行彩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工业设计研究合作外,工业设计系也探索参与军用设计项目。1990年,王秉鉴、王铁桩两位教师代表工业设计系负责承接了电子工程系某项目沙盘制作任务,接受了部级鉴定,并参加了“七五”预研成果展,可谓设计系参与军工科研项目的初次尝试。之后,1999年,工业设计系正式主持开展了“某型车内外造型与人机设计”项目,这成为工业设计系首次参与军工项目设计,也为开创具有北理工特色的设计学科发展之路奠定基础。2009年,由设计学院集体设计的陆军装甲战车项目光荣的参加了建国60周年阅兵仪式,而在这次国庆阅兵式上,阅兵方队身披的“数码迷彩”和多辆游行彩车均有北理工设计人的参与。

由我校设计学院主持的2018年度“国防工业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开班

  2002年设计与艺术学院正式成立,逐步建构了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传统工艺美术、造型艺术、艺术理论与研究等多元化的专业方向。围绕学科建设,发挥军品设计特色方面,学院逐渐在工信部重点专业的专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建设,以及“国防工业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设计学院逐步形成了依托理工,设计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发展格局,发展也日趋国际化。学院相继举办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工业设计研讨会”“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北京理事会年会”“06'北京第一届无障碍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亚洲国际设计论坛”等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活动。2013年后,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德国伍珀塔尔大学、德国奥芬巴赫大学等相继签订合作协议,在学生交换培养、建立短期学生设计workshop、教师访问交流等多个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同时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的一系列知名学者纷纷来到学院举办讲座。时至今日,依托“北理工百家大讲堂”以及学院“意匠之门”等高水平国际化系列讲座已经成为教师艺术交流与学生美育提高的重要平台。

  “面向学校‘双一流’建设,设计学院今后将牢牢把握学校的理工学科优势,致力于设计与理工和人文等学科的跨界、交融创新特色发展,坚持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应对社会变革对设计与艺术创新的需求,不断深入研究高等设计教育发展规律,探讨设计学科及其在当前中国发展中的特殊性,开展设计学科前沿领域的国际性、综合性研究,逐步探索与引领设计研究与设计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杨建明这样展望学院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老一辈北理工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担当,闯出了北理工的“设计艺术之路”,如今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中,风华正茂的北理工设计艺术之花,将在新时代继续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