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校友许勤当选深圳市市长

供稿、编辑:党委宣传部 高国庆   


 
我校校友、深圳市市长许勤

       据新华社6月5日消息,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刚刚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我校78级校友许勤当选为深圳市市长,成为深圳市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许勤校友于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我校光电工程系就读,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我校光电工程系光电专业读研究生。

        附一:许勤校友简历 (转载自《南方日报》)

  许勤,男,1961年10月生,汉族,江苏连云港人,198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学历在职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工程师。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挂职),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1978年10月-1982年7月,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光电工程系学生;


  1982年8月-1984年9月,兵器工业部第五五九厂科研所工作;

  1984年9月-1987年7月,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研究生院光电工程系光电专业研究生;

  1987年7月-1988年6月,国家计委机关党委干部;

  1988年6月-1992年7月,国家计委工业二司、机电司电子处干部;

  1992年7月-1997年8月,国家计委机电司电子处副处长(其间1994年10月-1995年10月,赴加拿大、美国高级管理培训);

  1997年8月-1998年8月,国家计委机电司电子处处长;

  1998年8月-2001年2月,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信息产业处处长;

  2001年2月-2003年5月,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其间:1999年9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

  2003年5月-200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2003年10月主持工作)(其间:2001年11月-2004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

  2005年7月-200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2008年4月-2008年5月,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2008年5月至今,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

      附二:《解读许勤》(转载自《广州日报》)

  他拥有博士学位

  他是新任市长,也是深圳市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

  前日,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落下帷幕,许勤当选深圳市市长。当天晚上,49岁的许勤带着他的新一届市政府领导班子亮相记者会。

  许勤是深圳市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拥有博士学位,还有香港高等院校学位。加上许勤本人,这届市政府的7位市长、副市长,有4位为“60后”,超过了半数。“年轻”、“活力”成了这届政府领导的显著特点。

  而深圳党委的换届工作早在10多天前结束的深圳第五届党代会已经完成。王荣、许勤成了深圳建市“后一个30年”的首个党政领导搭档。

  王荣和许勤,一个52岁,一个49岁,一个拥有博导头衔,一个拥有博士学位,两者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有学者称,在深圳建市三十周年之后,面对“后一个30年”,王荣和许勤的搭档让人充满期待。

  王荣曾任深圳代市长近一年时间,深圳市民对这位过去的代市长和现在的书记已有充分的了解,而身居其后的许勤,其从政之路并不为太多人所熟知。为此,本报记者在北京和深圳两地,采访了许勤的多位老师、同学和下属,为读者解读一个真实的许勤。

        1 学生时代

  许勤一直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之一,并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了热心参与集体的活动,他还经常给班级争得荣誉。

  “他几乎没有棱角,跟他说话,吵不起来,而且他好像跟所有人都能思想交流,而且能把所有人的意见都摆平”。

  真正体现许勤与众不同的是他异于常人的创新精神。

  初露锋芒,读研时尝试办公司
  品学兼优,积极要求进步


  1978年,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有着浓重延安风气的军工名校——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光电工程系光学设计专业迎来了一批意气风发的少年,许勤就是其中的一位。

  “品学兼优,积极要求进步。”时任系党总支书记的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原党委书记焦文俊接受本报专访时这样评价许勤,而焦文俊也从此以后成了伴随许勤成长亦师亦友的特殊人物,在许勤的同学、校友圈子里,老焦被尊称为“老大哥”,成为大家的主心骨。

  在系领导的眼里,许勤的积极表现为:入学一年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系的党支部组织委员。学习方面,在焦文俊的印象里,许勤一直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之一,并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了热心参与集体的活动,他还经常给班级争得荣誉,一是400米、800米的校运会赛场上他给系争取不少荣誉,二是作为班干部的他帮助班级争取到北京市先进班级的荣誉。

  但这一时期,能够打上许勤标签的个人特点,应该是他看问题不同旁人的客观和冷静。“当时他们的班长熊景杰要求入党,但熊的父辈是国民党,尽管熊本人通过了组织两年多的考验,但最终能否入党还存在不同意见。” 焦文俊回忆在当时一次讨论会上,许勤明确表示,“历史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但主要看本人表现。”这种鲜明的观点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同。

  调和人际关系出类拔萃

  毕业后,许勤并没找焦文俊谈话,要求留京,而是服从组织分配回到了原籍地江苏,在兵器工业部第五五九厂科研所待了两年时间。

  1984年9月,许勤以优异的成绩考回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光电工程系攻读光电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许勤开始全面展示他的才能,其中不得不提的是,许勤当上了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校研究生会主席,而北理工校研究生会是当时北京市大学中十分有影响力的高校组织。”时任研究生辅导员的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光电学院院长魏平这样告诉记者。

  主抓学生工作多年的焦文俊则表示,“现在几乎每一届北理工校研究生会主席都顺利进入兵工集团,因为这个岗位本身也是培养领导的重要渠道。”

  “由于当时系里云集各省高考状元,被寄予厚望的大学生个个牛气冲天,如何处理学生关系则成了一门大学问,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勤表现得特别突出。” 魏平记得,“他几乎没有棱角,跟他说话,吵不起来,而且他好像跟所有人都能思想交流,而且能把所有人的意见都摆平。”

  另一件令焦文俊印象深刻的事是,九游会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新建了一栋研究生楼,是否应该让本科生也住进去,女生是否也要搬进去,如何分配才能够服众,这些都成了困扰包括老焦在内的校领导一大难题。

  最终,任务落在研究生会主席许勤的身上,在经过多方面的问卷调查后,许勤作出一个决定,研究生楼独立归研究生使用,女生与男生都住进去,但管理上分区,各走各的门。“事情处理的结果是,男生、女生、本科生都满意。”焦文俊说。

  想成立公司  吓到副校长

  但真正体现许勤与众不同的是他异于常人的创新精神,许勤进入研究生学习那几年,正值中关村科技兴起期,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许勤竟然动起了干企业的脑子。“成立一家科技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叫新远,”此时身为主管财务的副校长焦文俊从许勤嘴里得知这个想法后,吓了一跳,反问:“学生搞什么公司?”

  在许勤的坚持下,最后请示了校长。“把研究成果、转变为社会成果,创造生产力。”校方经过讨论后最终支持了许勤的决定,事实证明,这家公司运营得很不错,也成了一次在首都大学生中可谓开创式的实践。

  在魏平的印象里,许勤的雄心一直比较大,“将来一定要到国家计委去。”许勤在一次与魏平认真谈话中,表情严肃地这样说道。这也让魏平感到十分诧异。“出国热,留学潮是那个时期极其流行的出路。”魏平正是在许勤研究生毕业的那年选择了出国,直至去年才回到中国。

  “国家计委在当时并不是好单位,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而国外一个月甚至一天的收入够国内一年的。”魏平自嘲缺乏像许勤那样的眼光,“他就是目标明确,对人生规划清晰的一个人。”

  2在京任职

  在校友的印象里,许勤为人非常低调,而且从不张扬,表现得十分朴实。

  为人低调,老师请吃饭都避嫌

  1987年,许勤走上了工作岗位,进入国家计委工作,但他从未间断与焦文俊的联系,“他非常忙,几乎每天都在加班,但校友真的有事情找到,他只要有时间,都会热情招待,一点架子都没有。” 在校友的印象里,许勤为人非常低调,而且从不张扬,表现得十分朴实。

  改革之初,国家计委的权力比较大,因此请吃饭的比较多,“许勤很不一样,别人请吃饭他基本都不去,有时候我以老师身份请他,他都避嫌。” 焦文俊很了解许勤的性格,“涉及学校争取项目、实验室等资源审批的问题,他会很热心,但他会明确声明,要经过专家认证、仔细讨论,他说的不算,也不便发表意见。”

  但公私分明的态度并不妨碍他对母校的关心和感情,焦文俊记得,“四五年前的一天,原本与校方约好会到北理工听一次关于高新技术成果的汇报,但当天雪下得特别大,路根本没法走,几乎所有与会者都认为许勤来不了了。但最终他还是冒着大雪来了,而且会一开就到晚上10时许,最终一项关于信息安全的项目,由于对国家信息产业有重要作用,得到许勤的支持。”

  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身为国家计委机电司电子处副处长的许勤赴加拿大、美国参加高级管理培训。

  “他是一个特别注重外国企业与中国合作的人,也是他多少年来一直极力促成包括微软在内的外国公司与中国高校合作开办研究院,真正让中国高校信息领域和高技术推广实现与国际接轨。”焦文俊认为,工科出身和延安风气对许勤影响深刻,也使他清楚理解科技的作用及合作的意义。

  3调任深圳

  在《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对于记者们轮番密集式提问,许勤“见招拆招”、条理清晰的作答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熟悉国家机关的运作规律,政策水平高,总是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不局限在深圳本身”。

  勤奋务实,交出漂亮“成绩单”

  2008年4月,时任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挂职担任深圳市委常委一职,时间一年。当年5月31日,许勤与李锋一起当选为深圳市常务副市长。

  主持综改方案崭露头角

  许勤的行事一直都非常低调,他公开露面的场合大多与高科技相关,如“高交会”、“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等,这些都是其在发改委高新司就出现甚多的场合。

  一直到2009年5月26日,备受瞩目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发现坐在发布台上,主持公布这个事关深圳全市未来发展战略大局重要方案的深圳政府官员是常务副市长许勤。

  在发布会现场,对于记者们轮番密集式提问,许勤“见招拆招”、条理清晰的作答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在解读“方案提出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的问题时,许勤游刃有余地详细提出:要启动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源头创新”,要像中兴、华为一样“企业创新”,以及面向未来的“产业创新”三层次,并指“开放式构建深圳自主创新体系将成为深圳构建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将其对高科技领域的熟稔功底展露无遗。

  一位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驻深媒体资深记者会后就表示,这次发布会材料准备得精要而条理清楚,提问回答简单务实,与以往的重大政策新闻发布会有些“不一样的味道”。

  熬通宵督战综改方案

  了解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内幕的人都知道,一个重大政策的出台要经过广泛调研、反复征求协调各方面意见,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但是,《深圳综合配改革方案》在《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短短4个月就获得国务院56号文正式批复。从方案上报国务院到获得批复仅两个多月,是批复最快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厚爱”、深圳市委、市政府擅抓重大历史机遇,固然是决定性因素,但具体工作中依然需要深圳的努力。

  一位全程参与了《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时任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从国家发改委调来深圳,拥有博士学位,“熟悉国家机关的运作规律,政策水平高,总是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不局限在深圳本身,总是探讨、追寻、求索深圳的改革对全国的示范意义,这对方案的顺利批复帮助很大!”

  “许勤市长是个非常实干的人,在北京根据各部委意见修改方案的时候,许勤同志和起草组工作人员一起熬通宵,熬完通宵赶早直接去有关部委沟通汇报,每一个文件、说明、报告、请示,都是许勤同志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修改的,这争取了很多时间,大大加快了工作进度。方案既要听取采纳各方意见又要结合深圳实际,这还是需要点智慧的。一些看似平凡的表述,实际是很有内容的。”他说,像方案中关于“特区扩容”的表述“积极探索延伸特区范围至深圳全市”,就是许勤和体改司孔司长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最后决定还是要上报争取,又是“探索”又是“延伸”表述非常弹性,就是希望能够在方案中为解决深圳“一市两法”的困境留下一个口子,为特区扩容埋下伏笔。

  “特区扩容”险被删除

  “但是,在综改方案申报过程中,最惊险的还是关于‘特区扩容’的内容差点在最后关头被删除,当时真有点生死时速的感觉。”该参与方案起草负责人回忆道,记得当天上午接到国家发改委的电话,说相关单位一定要法制部门的书面意见,而且下午必须提交,时间非常紧。这意味着,如果解释得不好,这项深圳苦求多年的重要改革举措有可能从方案中删除。

  直到下午4时许,深圳还在进行沟通、协调。好在国务院法制办非常重视,在认真研究了深圳的意见后给予了大力支持,最终出具了书面函。他说当时真是“最惊险、压力最大的时刻!”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深圳就已经提出“特区扩容”的问题了。在本世纪初,深圳还曾专门打过一次报告要求解决深圳特区法律不能适用“关外”宝安、龙岗两区“一市两法”的尴尬。当时,深圳想走人大立法的途径改变这种困局,但后来发现这涉及到要修改国家《立法法》的问题,没有走通。到综改方案起草的时候,深圳认真研究借鉴了珠海、汕头等特区成功实现特区扩容的经验,决定尝试“特区扩容”的路子。

  这样来看,许勤在综改方案新闻发布会上曾对记者说:“综改总体方案是深圳市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的表述是其亲身所感、亦是恰如其分的。

  高科项目频密落户

  综改方案公布之后,许勤在媒体视野曝光的几率增多了。

  2009年6月4日,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位居世界前列的每秒千万亿次运算超级计算机将落户深圳的信息发布,发布人正是许勤。他郑重表示,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坐落深圳,面向华南,面向港澳,面向东南亚”,成为区域最强大的计算基础设施,强化深圳区域创新地位,对建设创新国家也具有重要意义。

  紧随超算中心之后,国家电子信息标准化工程实验室,国家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电视工程实验室和国家数字音频,四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相继落户深圳。

  就在这一年,深圳连续推出了支持IT产业发展的“组合拳”,尤其是出台了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设立35亿元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IT企业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突破。

  今年3月4日,许勤在 “2010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深圳出台了国家创新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落户了一批重大信息产业基础设施,有力促进了深圳IT产业发展环境提升,“2009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172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同比增长了12.6%,应该说在应对金融危机这么一个总体形势下,这个成绩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审核:贺亚兰)